置頂文章

元月 16, 2007

[教育文章]學習分享.從部落格開始

學習分享.從部落格開始

新生國小 莊志明

  隨著學期末總是要整理一下孩子們這學期學習成效及對課程的反省,一個一個部落格仔細地每一篇文章點閱,著實訝異孩子在利用部落格分享自己的看法及彼此關心的表現是如此熱情而充滿活力,也驚奇著原來最初設計課程時,單純只是想讓孩子體驗現今的科技及體驗做網頁的樂趣,想要做為引誘他們更深入探索資訊領域的先備經驗,但是,隨著逐年課程的修改,我們慢慢希望孩子們可以透過部落格與語文領域結合,希望孩子能夠利用部落格發表個人的作品,但我們也發現孩子們除了把它當做一個有趣的學習經驗外,更重要的是懂得在部落格上分享彼此的看法及溫暖的回應別人,於是部落格慢慢與孩子的生活有了重大的結合。

  部落格提供了一個充分自由的平台,而老師提供的只是一個引導,從老師開始的部落格,給了孩子們示範作用,還記得第一年實施時,老師們也是正在摸索的階段,孩子們還沒有看到如何應用部落格的最佳範例,因此,成果總是無法令人滿意,但是,一年過去了,這群幸運的孩子,因著教師部落格的成形及經營成果,慢慢有許多典範可學習,學習的成果更顯豐碩,愈來愈多孩子懂得利用它來整理自己的藝文作品、感興趣的議題及思想,也更懂得與人分享及溝通。

  如果,問我孩子們從部落格裡學會什麼?我想,我的回答只有一句,那就是「分享」,透過教學上的要求,孩子們練習記錄老師上課的進度、張貼自己的文章,因著迴響的功能可以引起討論與彼此鼓勵,這就是分享的第一步,雖然一切都是攤在陽光下進行,但是站在輔導的角度來看,這不也提供了家長及老師們去瞭解孩子的一個絕佳管道,網上的互動都實實在在呈現在眼前,只要花些小小的注意,就會發現孩子心裡的一片天空。有時,總會思考著部落格對於孩子們的影響,究竟是正面或是負面?每個成人都害怕孩子會有上網成癮症,其實,成癮症不只是電腦對孩子的吸引力而已,追根究底還是孩子的價值觀及生活目標的建立問題,常常在上課的時候,總是告訴孩子,如果他不能當電腦的主人,自願當電腦的奴隸的人,老師沒有辦法讓他在資訊課使用電腦,因為他必須先學會怎麼當電腦的主人,才能控制電腦,而不是被電腦控制了,總是在上課前,倒數十秒要求孩子關閉一些不必要的畫面(大部份是遊戲),讓孩子練習控制自己的慾望及暫停目前的娛樂,懂得自律回歸學習的坦途。

   目前為止,大部份的五年級孩子大多能夠利用部落格記錄簡單條列的資訊課教學活動,也能夠在每次開始上課前,先把當天的資訊課重點張貼在自己的部落格。在教學過程裡,仔細觀察孩子們,他們大多是希望在部落格上能夠看到其他人對他們努力成果的讚美及回應,往往影響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動力繼續在部落格上發表文章或是與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卻是一則看似簡單,但卻是最溫暖且最具激勵效果的小小回應,有時,總會聽到孩子的埋怨,怎麼都沒有人要光顧部落格呢?殊不知這挑選議題的能力,可是大大影響吸引讀者的魅力。孩子們分享的最大動力大多來自老師、同學及父母的回應及鼓勵,孩子常常抱怨無人觀賞他們的成果,久而久之,也逐漸怠惰,其實,他們需要的不過就是那一點點的成就感,而這成就感只是來自於一句簡單的回應與鼓舞,許多孩子最後放棄部落格,這是很可惜的,孩子們在部落格自然而熱情的彼此回應,不只是培養他們與人的溝通能力,透過生活日記或是想法的分享,親師更可以從他們張貼的文章中,來瞭解那小小的心靈,到底在想些什麼?到底在煩惱些什麼?或許,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不只是得教會孩子在真實世界的生存能力,更得教會孩子怎麼去學會適應網路的虛擬生活,並且分辨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及調適兩個世界的生活,這將會是教育的一大課題,只是我們的教育似乎還停留在只談孩子的數學、語文及一大堆的學力測驗的時期,談資訊融入教學、談資訊能力培養似乎也還是不足以應付孩子們在未來世界的生活。

  學習部落格,不再只是一個學習資訊科技的踏板,卻更似一種引領孩子進入虛擬分享世界的開端,在這個高度分工的社會裡,團隊合作的能力的確是影響人際發展及生存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懂得分享的人往往較能同理他人,也愈能懂得分享知識、思想的重要,透過分享的過程可以培養溝通的能力,更能培養健全的人格,或許,部落格不再只是網頁的製作工具,也不只是一種新興的公眾媒體,反倒是一種學習的試煉場,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學習分享、學習如何適應這個不完美卻又處處充滿驚奇的世界。學習分享!就從部落格開始吧!


發佈者: 莊志明 at 07:20│  點閱次數 (2162)│ 修改文章管理迴響[教學檔案]教學札記

回應文章

 

發表迴響

(必要)
authimage
   

Powered by LifeType. Design by colaccl.com


Bad Behavior 已經阻擋了 229 個過去 7 天試圖闖關的垃圾迴響與引用。